采用傳統閉式熱精鍛工藝制出的鍛件不產生橫向飛邊,但其僅適用于形狀簡單的回轉體鍛件;傳統開式精鍛適用于任何形狀的鍛件,但精鍛時鍛件沿分模面產生一圈橫向飛邊,且隨著鍛件復雜程度的增加,飛邊金屬消耗增加,通常飛邊金屬體積與鍛件自身體積之比高達15% ~50%,甚至更高。作者開發的小飛邊熱精鍛技術綜合了這兩種精鍛技術的優點,不僅適用于各種形狀的鍛件精鍛成形,而且飛邊金屬消耗僅為傳統開式精鍛時的40% ~ 50%,且鍛件越復雜其效果越好。
概況
近年來,我國模鍛件產量一直保持在每年1100 萬噸以上,且逐年增長。圖1為2015 年國際鍛造聯盟各地區產品份額占比。我國在2017 年鍛件產量達到1203 萬噸,為世界鍛件生產第一大國,但精密鍛件僅占模鍛件總量的9% 左右。日本和德國的模鍛件年產量均不足我國的1/3,但日本的精鍛件產量占整個模鍛件產量的36%,德國的精鍛件產量占模鍛件產量的37%,這導致兩國的模鍛件產量雖然遠不及我國,但其經濟效益卻遠高于我國。
自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冷、溫、熱精鍛成形工藝取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其代表性成果有轎車差速器行星輪和半軸齒輪冷精鍛,載重汽車差速器行星齒輪和半軸齒輪及轎車等速萬向節三銷滑套與鐘形罩溫精鍛,自動變速器結合齒輪熱精鍛+ 冷精整,餅盤齒輪坯無飛邊閉式精鍛,動車鉤尾框整體復合精鍛等。本文在介紹小飛邊精鍛成形理論的基礎上,探究了小飛邊精鍛技術的應用。
小飛邊精鍛成形理論
飛邊橋部尺寸對應力狀態的影響
模鍛時沿鍛件分模面周圍形成一圈薄而平的飛邊,所以也稱為平面薄飛邊或小飛邊精鍛成形。飛邊橋部尺寸對模膛內應力狀態及金屬流動情況的影響。當飛邊橋部寬度b3 > b2 > b1 時,則型槽中心的最大壓應力σz3max > σz2max > σz1max,徑向應力σr 的變化情況與此相似。飛邊橋部厚度h(或飛邊槽橋部高度)不同,模膛內壓應力σz 也將發生變化。